洞徹
讀者問說今天沒有要寫什麼嗎?好吧,再撈出一個故事來。
有一位老師非常聰明,他是沒有任何信仰的人,當然也沒有死後有靈魂這個說法,
但他個人做了很多善舉,所以他往生後有人請我幫他做超薦迴向,
我說:他是不相信任何事物的,我要做什麼?
請托的人說他有恩予他,
他只是希望報答,師父就做迴向功德與他,看到什麼都無所謂。
我都還沒做迴向,中午吃飯的時候,看到一個男生大喊說他快餓死了!
不是說死後什麼都沒有嗎?
為什麼他還會餓?
我一看是他,顧不得吃飯了,吃一半就跑去佛前把他朋友托付給他的功德迴向做完,當然也準備了飯菜。
佛經指出過,人肉體往生,是吸食而活,食物的味道他吸一吸就算飽餐一頓,
而沒肉體會餓是反射作用。
事後查證,因為他沒有任何信仰,從他往生那一刻起沒有任何祭拜。
(這裡面又是另一種學問了,我自己這輩子還沒往生,也是透過他才清楚死後的知覺,哈)
早上看有人在做一本書的試閱,裡面用數學解了佛教的因果,
認為《阿含經》最初沒有把因果講好,所以一直補它的漏洞,經典才會越寫越多,《金剛經》是到華人手裡創下劃時代的ㄧ刀——無我,所以華人才是劃時代的創造者。
(金剛經不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嗎?)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知識分子非常多,大家都認為自己讀了很多書,
但這該怎麼說,學問到底要做到哪個程度,才算自己已經洞徹?
又或者說我們總是學習得太少,又想得太多。
上面的例子是我在迴向中,第一位可以完整說出他生前的觀念與失去肉體卻震驚於他自己還有知覺的大德,因為他的善舉力量在支持他吧!
而「無我」的論述跟「因果」到底是不是一種一直循環而永不熄滅的力量,
佛陀早就說:不一不異。
半寄
(解讀龍樹菩薩《中論》27道題 p.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