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三昧5
部派佛教時期的《阿毗達磨》論典,
著墨了很多真諦(勝義)、俗諦,有為法與無為法,
專有名詞之多也令人眼花繚亂,
這些一般人無法理解的詞彙,
我後來在佛陀的「四聖果」裡達到同樣的理解與滿足,
例如;
想讓「破身見」達到無我的實際腦部認知,就費了很多力氣,
我個人傾向如何讓自己釐清,由認知我的存在到無我的理解,
該如何進行,
不多做專有名詞的鑽研。
所以《阿毗達磨》的內容對我而言不再那麼重要。
但那裡面畢竟有很多當時修行的論師們集出的精華,
有能力的大德去研究一下也是不錯的。
平心而論,佛法發展到這麼龐大的系統,一直寫、一直堆疊,
這中間誰老實的檢視過佛法且認錯!
(或無能力檢視)
最近國外一位知名人物,還會提出他建議去火星生活的觀點是錯的,承認那不可能。
而佛法在後代修行者身上,只是一味的提出,
提出以後誰願意承認說那個三昧內容,
其實連他自己也根本沒有修鍊過,只是憑空預測出來的理想境界,
純粹來自想像!
即便如此,想破解一個三昧的專有名詞內容,
所需費掉的心血是驚人的!,
這個苦惱也在練習「破身見」中浮出答案,讓看似千頭萬緒的佛法,清析明朗。
半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