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回答2
把下面這兩種佛法證入「初果」解釋都貼出來,我個人是依據原始教典的記載「四聖果」內容才大大的跨步往前走,
北傳佛法不斷地強調不執著,但是不執著與個人修行範圍必須去做出判別,這裡面的衝突是很大的!
有心佛法修行的大德,必須細細去思辨這個問題。
假如,你覺得「不執著」的說法是最殊勝的、最貼切的,那你就用它吧!
我個人沒有意見,也不想再多做出解釋,畢竟大家都有著一定的教育程度,這是很容易做判別的。
半寄
(以下AI資料加我的修改)
「預流果(初果)在《金剛經》中的內容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 AI解釋:
「預流果的聖者雖然斷除了見惑,開始見到真理,但他之所以是預流果,是因為他心不執著於這六塵境界,也就是心無所住。如果他執著於「我已經證得預流果了」,那他就又落入了我執和法執,就不是真正的預流果了。」
《阿含經原始教典》的初果證果標準:斷「三結」
凡夫證得初果「須陀洹」的標誌是斷除見惑(知見上的煩惱),也就是斷盡「三結」:
三結內容
身見:見解上的我執。不再執著於五蘊(色、受、想、行、識)是「我」或「我所」(我的)。
戒禁取見:執著於不正確的戒律或儀式。不再迷信於非因非道(不是解脫的真正原因和道路)的苦行或儀式能帶來解脫。
疑:對四聖諦的懷疑。及對佛陀教法因緣果、以及四聖諦(苦、集、滅、道)開始清楚的掌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