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104經2

104經2

 《雜阿含經卷5第104經》


經文:
舍利弗言:「我今問汝,隨意答我。云何,焰摩迦!色為常耶?為非常耶?」
答言:「尊者舍利弗!無常。」復問:「若無常者,是苦不?」答言:「是苦。」
復問:「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半寄:
在這段經文裡面舍利弗問焰摩迦:
你可以理解一切現象都因緣生滅、沒有恆常不變的實體(無常)嗎?
焰摩迦說他可以理解。

接著提出

「舍利弗再問:「對於這樣一個無常、苦、不斷變化的東西,一位聽聞正法的聖弟子,

會不會在其中找到一個真實不變的『我』、

或一個『獨立於我之外』的實體、或是一個『我與它相互依存』的實體呢?」

焰摩迦回答:「不會的,舍利弗尊者!」


我在解說這一段經文時說:
整個佛法修行最困難的就是上面這一段經文,

在對於我們個體的認知從出生就熟悉的自我,一直到佛法的肉體由因緣所集,變動性質的「無我」才是對的,

而且不能再認為自我以外有另一個大我,以及互相依存的我,
這對人類的認知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不管就知識、感官、思考都是,
想在肉體跟精神裡面做變動性質的思維,真正需要時間與理性做長期的深入。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ㄧ旦成功的修行者產生的脫胎換骨的成就必定是驚人的,
這是佛陀提出的解脫道所成就的輝煌。
半寄

參考以下AI資料:

五蘊中的「色」

  • 五蘊是:色、受、想、行、識。

  • 其中的「色」代表物質現象,包括身體與外在環境的一切形色。

  • 意義:

    • 「色」不是指顏色,而是梵文 rūpa 的翻譯,意為「形體、物質」。

    • 泛指一切有形可觸的存在,如四大(地、水、火、風)所成之身與器世界。

    • 在五蘊中,它與「受想行識」的心理活動相對應,顯示人是由身心和合而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