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的流浪故事》,內容分享。
從看德國哲學家尼采到赫曼.赫塞的《流浪者之歌》,《我思故我在》,相信跟我同年代的人,沒看過那些書,也會知道《少年維特的煩惱》。
如同《流浪者之歌》說的,「生命的出路」,沒錯!「生命的出路是心靈流浪者一生所追求的」,我在佛門過了參訪時期,便展開孤獨的歲月,人們都說出家之人理當慈悲眾生,我卻說不出口,我還很薄弱,想探索的修行還渺無蹤跡,因而我無法面對群眾,於是孤獨便成為最好的夥伴。
從看德國哲學家尼采到赫曼.赫塞的《流浪者之歌》,《我思故我在》,相信跟我同年代的人,沒看過那些書,也會知道《少年維特的煩惱》。
如同《流浪者之歌》說的,「生命的出路」,沒錯!「生命的出路是心靈流浪者一生所追求的」,我在佛門過了參訪時期,便展開孤獨的歲月,人們都說出家之人理當慈悲眾生,我卻說不出口,我還很薄弱,想探索的修行還渺無蹤跡,因而我無法面對群眾,於是孤獨便成為最好的夥伴。
時代在進步,佛教被弘揚的很好,讓群體意識更加堅強,慈悲喜捨成為唯一圭臬,個人的生命是否得到救贖、解脫?已無人關懷。
我年已半百,回首舊日,想起那麼多優秀的德國人,都無法走出的生命之路,再看看自己,慶幸的,得佛學助力, 至少對自己還有跟我一起研究的支持者,有了交代。
想或許自己能提供一些線索,給走不出生命之路的人們參考。
『個人生命得到解脫,才能給予人們另外一隻手』,重新讓慈悲喜捨注入佛學生命,開展出屬於佛學的昇華,如同醍醐灌頂般清新有力。
我年已半百,回首舊日,想起那麼多優秀的德國人,都無法走出的生命之路,再看看自己,慶幸的,得佛學助力, 至少對自己還有跟我一起研究的支持者,有了交代。
想或許自己能提供一些線索,給走不出生命之路的人們參考。
『個人生命得到解脫,才能給予人們另外一隻手』,重新讓慈悲喜捨注入佛學生命,開展出屬於佛學的昇華,如同醍醐灌頂般清新有力。
半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